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2019.12.27~28北港小旅行

交通方式: 統聯客運 最近得了一種叫"懶"的病,拖了一陣子,才開始寫這篇遊記。一拖下去,忘了當初是為了路跑還是甚麼原因要來北港走走。 北港,古稱笨港,跟台南一樣,曾經靠海,也曾是台灣第二大市街,在交通運輸及經濟地位盛極一時。整個小鎮主要沿著朝天宮擴散發展。雖然因為港口淤積,又缺乏主要交通的運輸,如鐵路以及高速公路通過,小鎮人口已不如全盛時期。虔誠的媽祖信仰,帶來可觀的進香及觀光人潮,不要小看北港,這裡也有大賣場以及影城進駐,速食店當然也不會缺席,算是雲林海線的商業中心。 一早來到台北轉運站搭乘統聯南下,沿路會下台中(休息)、西螺交流道,最後由斗南接省道往北港。對北港的第一印象,就是好遠好遠,搭車搭到已經出現有點厭世的感覺了。下車後,先將行李寄放到旅館,然後開始探訪北港。 就是這張車票,搭了4小時多才到北港 黑仔當歸鴨(豬腳) 到北港已經接近中午,當然要先填飽肚子,才有足夠的氣力漫遊。滿滿的人潮不斷湧入,還好多是外帶餐點。稍微等了一下,點了魯肉飯、鴨肉湯以及滷豬腳。魯肉飯的定義南北不同,"魯"與"滷"的的用法也都有,這裡算是中北部的號稱焢肉飯,不過三層肉有點柴,不推,不過米飯倒是值得豎起大拇指稱讚。店家用保溫桶維持了米飯的溫度及Q度,但又不會過度濕潤,好吃。鴨肉湯的當歸香味讓人垂涎三尺,鴨肉軟嫩而不柴,還是好吃。而滷豬腳是最讓人難忘的,豬皮入口後,用舌頭一抿,滿滿的膠質在口裡化開,一不小心,口腔會有被膠質黏住的感覺,店家的滷功一流,算是目前吃過最棒的豬腳。 魯肉飯,米飯好吃,魯肉有些柴 好喝的鴨肉湯 難忘的滷豬腳 攤頭的老闆,手一直沒停過 假魚肚 小鎮美食第二趴,來試試假魚肚。假魚肚,其實就用豬皮油炸後的「蹦皮」,口感據說有些類似魚肚,不過個人吃不太出來。倒是搭配的羹湯,讓小時候的回憶馬上浮現。小時候會期待長輩帶著去吃喜酒,能夠吃到平常不太能夠吃到的美食,像是龍蝦、佛跳牆...等,最後總會將吃不完的餐點打包回家(就是俗稱的菜尾),綜合了多種的餐點加熱後,各種味道融為一體,滿滿的菜尾味,就是那種感覺。  蝦仁飯加上夠味的滷蛋 假魚肚羹   朝天宮 不到朝天宮拜拜,怎能說曾到過北港。盛極一時的媽祖廟,虔誠的信徒...

2019.11.02霧峰光復新村

交通方式: 國道客運: 9012市府轉運站<-->台中 台中公車: 50 台中車站(成功路)-->光復新村圓環 到了11月,又是參加岱宇馬拉松(半馬組)的時間。想想從2017年起,也連續參加3年了。其實以往都是參加宜蘭國道馬,平常那裡有機會跑在高速公路上? 於3月舉辦的台北國道馬是唯二定期舉辦的國道馬。哪知2016年是宜蘭國道馬的最後一屆,原因很可笑,竟然是宜蘭隔年將主辦全運會,無法有人力投承辦其他大型活動,結果就跟岱宇結緣了。 一早從市府轉運站搭車南下,陰天的台北,讓人想祈禱明天跑步時太陽不會太大。哪知台中的太陽很熱情的打招呼,也將鬱悶的心情退散。很幸運的,一到站牌公車就到了,台中市區客運跟目前台北的機制一樣,上下車都要刷卡,以里程計費,但前10公里免費,所以如果在市區內走跳,理論上應該都不用花到車資。不過這次的距離較遠,印象中好像被扣了6元。 到台中參加岱宇馬拉松,出發囉 逐漸離開市區,近50分鐘的車程,一下車,路旁古味十足的候車亭迎接人到來。光復新村曾是省府時代,多個機關的眷屬宿舍,綠意盎然的生活空間,跟台北的民生社區有些相似,目前則是由不同店家所組成的文創聚落。 下車囉,傳統的候車亭  歡迎光臨光復新村  樹蔭蔽天,綠意盎然的街道  園區地圖 麵粉遇見水 時近正午,總是要先解決民生問題。在眷村內吃麵食,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。一到門口,院子內的位子都滿了,還好先進到店家內發現,裡面還有些空位。我們分別點了麻婆豆腐拌麵以及招牌乾拌麵加拌豆腐(怎麼點那麼多豆腐...),麻婆豆腐拌麵有著微微的花椒香,伴隨些微的辣,不敢吃辣的人也可以試試看;至於招牌幹拌麵也不枉費掛上"招牌"二字,簡單的調味,香氣四溢,另外點的拌豆腐就有點普普了。有個暇不掩瑜的小缺點,是店家使用的豆腐是一般的盒裝嫩豆腐,如果改用板豆腐的話,相信應該加分不少。有機會再來的話,要來試試寬麵條,應該會更有眷村味。提醒一下,這裡採取自助式服務,先找到位子後再到櫃台點餐,叫號取餐,用餐完畢後要將餐具分類回收。  門口的招牌 等餐的空檔,拍拍毛玻璃外的街巷  麻婆豆腐拌麵,聞到花椒香了嗎?  招牌乾拌麵以及拌豆腐 ...